金九银十,历来是婚庆喜事高峰时段,十一黄金周里喜宴集中,长假随了多少“份子钱”等话题频频引发网友讨论。不过,今年以来还有一些婚俗获得了别样的青睐。比如家事、喜事“官宣”的特别方式,形成了一股风潮,那就是家有喜事登报热。“结婚登报”喜提热搜。扬子晚报、姑苏晚报、长沙晚报、深圳晚报等纷纷推出相关专栏服务。年轻人为何爱上了喜事登报这种纸短情长的“浪漫”?
喜事上报纸官宣,不仅是新鲜事
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喜事登报经验和流程的帖子、视频获得众多网友点赞。“登报结婚”这一婚俗发轫于晚清,流行于“五四”时期,在报纸上刊登的包括“征婚”“订婚”“结婚”等内容,那时的青年,借报刊一角刊登“结婚启事”,以示与当时多为“三跪九叩”的繁琐婚仪相割裂,也以此向公众树立一个“弃旧扬新”的新青年形象。在当年,它张扬的是年轻人自身对“爱情自由”“男女平等”的进步主张。而从另一个角度,这种喜事登报,其实符合传播学的规律,既有时效性,又有贴近性,有很多市民也乐于看到这样的“社群消息”。
到了今天,在这股喜事登报的热度中,有服务公司表示,结婚登报的需求者多是90后,生活在一二线城市。在不少旧婚俗渐行渐远的现在,“登报”这种喜事官宣的方式却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不仅是新鲜事,还有其背后的特点和原因。
结婚登报出圈,用文字定格恒久
年轻人喜欢追逐变化的潮流,但人生总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情感追求,这种取向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辈子都不会变的——即希望情比金坚,希望能将爱情定格成为“恒久”。尤其当互联网让人们感受到瞬息万变,“变化”和“不确定”成了网络世界的标签,深受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化影响的年轻人,对“永恒”和“坚定”的承载方式有了更多的向往,也就是情感取向上的“慕稳”。
结婚登报是对爱的坚定、公开表达,也是对爱的庄重承诺和约束。结婚是两个人的双向奔赴,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从领证宣誓到宴请宾客,无不向公众郑重宣告他们虽是独立个体,但也属于彼此。而报纸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公信力,在报纸刊登结婚启事,广而告之、立此存照,正式化、有分量,也更能满足和映射人们对爱情成为“永恒”这一愿望。当下的年轻人通过登报这种形式庄重地表白,将人生重要时刻在报纸上凝固化,成为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意味着,婚姻盟誓如同这报纸上的铅印字,一字不可更易,让婚姻的仪式感体现出庄重和严肃。
结婚登报兴起,还缘于人们总是对一些重要的日期数字印象深刻,希望能够通过某种载体保留下来。于是,既是告知,也可留念——这样一份报纸启事,把“修百年之好,共赴白头之约”的愿望固化了下来,还具备独一无二的时间和地域空间等印记,信息含量颇大,见字如面,纸短情长,余味无穷。
和影像相比,文字及报纸是更加具有历史感的信息载体。用文字来定格、承载“赤绳系定,白头永偕”的婚姻美好期盼,不仅传递出“稳稳的幸福”,也用这样一份字斟句酌、字字珠玑的中国式浪漫,象征着从家风到传统美德、社会风尚的良好传承。
从喜事登报看年轻人社交时尚
登报官宣,为喜事、结婚增添了独特的仪式感,提供了婚俗多元化的思路,并带来更多启发。
首先,这可以启发我们:时尚的每一次流行并非简单的重复,总有新的元素。以喜事登报为例,现在通过数字化手续更便捷,扫码就可以办,个性文案带来专属浪漫,清晰美观的纸质报纸“喜事”文字不仅可以保存,还可以收藏图文并茂的电子版。一份这样的报纸定制化“喜事”启事,在亲友之间和朋友圈、社交平台上展示,都能带来惊喜和点赞。类似还包括,既喜庆吉祥又不过于繁杂的新中式婚礼,成为年轻人中意的形式。
如果再深入想想,在喜事请帖都可以电子化的今天,为何结婚登报让不少年轻人认可?不妨看看,即使今天技术和平台发展让传播和网络社交无远弗届,但只要有可能,家人亲友还是希望能借机会团聚庆贺、亲眼见证各种喜事。因为这是出于亲情的感染力,是人间烟火气,更是一种家庭情感、文化的凝聚和传承时刻。从这个角度,不难理解,为何拥有物质化载体的家有喜事登报,会以兼顾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的双重特征,以“凝固”时间空间点的可触摸、可收藏、可传递之姿,获得追捧。
从白酒加咖啡的意外搭配,围炉煮茶的传统回归,citywalk城市漫步的慢节奏个性化,再到喜事登报的推陈出新,每隔一段时间,如今年轻人中流行的“社交货币”和各种火出圈行为,看似越来越叫人看不懂了。其实一方面,关键不外乎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更多需求,特别是从物质需求延伸扩展到精神文化的满足。另一方面,注重琢磨个中规律,着力创新升级服务体验,对于各行各业来说,也将蕴含越来越广阔的机会。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