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民:稳主体就是稳预期,激发活力才能生机盎然
□ 周汉民
□ 在疫情长期化,大国竞争尖锐化的背景下,供给端和需求端情况综合起来导致了预期转弱因此,稳预期就成了关键,而稳市场主体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 踏上新征程,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从2020年的疫情和外部环境转向国内供需,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也将继续围绕着六稳六保展开,并将继续以市场主体为中心因而,当下的着力点就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有活力,经济发展就有动力,中小企业活力焕发,经济发展就会生机盎然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一直以来,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克服了各种冲击,为国家作出了56789的巨大贡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确要求在微观政策方面,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尤其是在极端情况下,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基本前提就是保住,稳住市场主体
稳市场主体是关键中的关键
关于需求端,供给端与预期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辩证地看,更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在需求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多地散发,很多正常的消费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疫情冲击又导致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消费总体呈疲软态势在供给方面,由于多国疫情未得到有效管控,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和航运物流价格大幅上涨,挤压了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尤其是中小企业压力巨大在疫情长期化,大国竞争尖锐化的背景下,供给端和需求端情况综合起来导致了预期转弱因此,稳预期就成了关键,而稳市场主体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自2020年开始,为更好地了解企业受疫情影响和生存发展状况,我开展了企业大调研,迄今为止共走访了276家企业,涵盖国企,外企,民企等各种所有制企业,近期更是围绕防范金融风险共同富裕数字化转型等内容密集调研企业通过调研,我真切感受到了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蓬勃发展,努力向上的生动局面,也感受到了它们对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政府支持加一把力的殷切希望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中小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当下,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中小企业要充满活力地向前走,必须牢牢抓住三个努力方向:
一是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2020年,疫情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智能制造,在线教育,智慧医疗,工业物联网等具有鲜明数字化特征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可以说,拥抱数字化,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据测算,数字化转型可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业收入增加22.6%,可使物流服务业成本降低34.2%,营业收入增加33.6%在扑面而来的数字化浪潮中,中小企业必须抢先抓住数字机遇,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二是专业性已连续举办四届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如同一面镜子,一根标杆,它能照出我们与世界的差距,量出我们的不足进博会上,不少在行业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隐形冠军企业纷纷精彩亮相,引起广泛关注凭借独门秘笈和工匠精神,这些企业平均年龄超过60岁,有三分之一存在了100年以上,成为了稳就业的重要力量这告诉我们,中小企业虽然小,但能量却很大在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新阶段,中小企业要深耕专业领域,注重技术,注重品质,注重长远,争当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三是创新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已连续两年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其中的关键就是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今天,中国的创新已经不再是以引入和跟踪模仿为主,而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小企业有活力,有灵气,有韧性,有敢为天下先的特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勇于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深化产学研结合,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地加大,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遭遇到不少困难与压力:
一方面,中小企业活力不足相比德国,日本的中小企业,我国企业存在产品与服务附加价值偏低,竞争实力偏弱,企业人才不足,专业沉淀不够,现代管理体系缺乏等问题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瓶颈约束在数字经济时代,很多中小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却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有心无力,逐渐边缘化例如,民建市委自2013年开始,每年开展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状况调研2021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中小微企业已经基本恢复到2019年水平,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虽然企业发展信心得到提升,但经营状况有所下降,特别是创新能力仍然偏低,无论是创新资源,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均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政府支持有待加强虽然中小企业成长更多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政府的作用仍不可或缺企业家精神就像鱼一样,水温合适,鱼就会游过来自2020年1月1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的营商环境得到了有目共睹的改善,上海的改革举措力度更大,精准度更高,节奏更快可是,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出发,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市场准入门槛方面,在电信,医疗,能源,金融等若干领域仍存在隐性门槛,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评价标准没有一视同仁,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等进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在政府服务和监管方面,伴随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推广,企业经营更加便利,但基层执法和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尚有待提高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调研中就有企业反映部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简单操作,尊重市场主体地位的观念和意识较薄弱,清而不亲,清而不为等问题仍然局部存在
中小企业有活力,经济发展就有动力
踏上新征程,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从2020年的疫情和外部环境转向国内供需,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也将继续围绕着六稳六保展开,并将继续以市场主体为中心因而,当下的着力点就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有活力,经济发展就有动力,中小企业活力焕发,经济发展就会生机盎然
第一,中小企业活,需要加强战略引导要引导中小企业拓展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发挥自身特色,特别是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以数字化赋能,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着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关注并参与新业态,新模式与新经济发展,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抓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在不同时期破解不同的难题,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不断去克服困难,努力打造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加快培育大量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蔚为壮观的中小企业雁阵,在世界发展洪流中勇立潮头
第二,中小企业活,需要优化营商环境当前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在出台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在全球竞争大背景下,尤其是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我们更要增加紧迫感建议围绕中小企业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开展大调研发展环境好不好,评价标准科不科学,企业最清楚在政策制定,反馈机制上应多听听企业家的心声,才是我们最大的创新,最好的落实
一方面,要尊重市场主体需求,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对于新产业,新模式采取包容态度注重惠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部分实践证明有效且需要的政策应由短期政策转为长期政策政策不在多,而是要浓缩,要精准,要落地另一方面,要把深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突破重点,稳步推进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让中小企业的活力源泉得以更加充分地涌动,让干事,担当,奋斗的氛围更加浓厚此外,打造常态化,精准化,全面化的安商稳商店小二,探索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对中小企业进行个性化标签分类,通过分类施策,主动推送,让惠企政策扎实落地,真正把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下来
第三,中小企业活,需要完善发展生态良好的生态系统犹如聚宝盆,可使得中小企业如虎添翼建立多元化,全方位且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功能,搭建资金融通,技术转让,市场共享,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企业合作平台,逐步完善各类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二是构建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体系,鼓励大企业发挥平台作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信和共享,构建开放载体并推动全方位合作,为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专业化程度和创新能力提供支持三是启动数字化基础设施领域的中小企业一网赋能我们在近期连续的企业调研中发现,即使规模较大,利润较高的金融机构,都感觉到动辄百万元计的数字化系统成本难以负担,建议政府应当牵头打造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四是融入区域发展大局以上海为例,长三角一体化是上海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生态的重要保障,跳出上海看上海,资源更丰富,成本也更低,要引导中小企业充分利用长三角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配套相容,人才和技术等要素流动相对较为频繁的优势,加速形成多样性,协同性,包容性的发展生态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中国奇迹,中小企业功不可没。2022年经济稳字当头,要做到稳中有进,就应当把持续激发企业活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推动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