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勇气”的主题,雷军终于在他的第五次个人演讲中,把造车三年多来的焦虑一股脑地释放了出来。
的确,小米造车的幕后故事很精彩,雷军的勇气也值得钦佩。不过鸡汤虽好,但不管饱,造车是个庞大的工程,支撑起这一切的,终究还是理性思考和精心谋略。
也正是这些,才得以让小米汽车在危机关头和重大决策面前,成功渡过难关并挤上了牌桌。
被制裁,并非小米造车核心原因
雷军把小米造车的缘起归于一场意外危机,即2021年1月被美国制裁,小米董事会担心手机业务受挫后,整个集团将无以为继,于是提出了入局造车的想法。
紧接着,雷军就展开了特种兵式的调研,经历了70多天、85场访谈、约见200多人后,雷军认为智能电动车的趋势不可阻挡,造车就这样被提上议程。
事实上,被美国制裁只是一个契机,在我看来,小米造车有更紧迫、更现实的原因。
当时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见顶,5G技术并没有推动新一轮增长,整个行业开始急剧收缩,而小米又恰逢高端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光靠手机业务难以支撑。
与此同时,同样受到制裁的华为正在不遗余力地挽救终端业务,涉足汽车领域成为了华为的选择:
那一年,华为首次通过智选模式推出了赛力斯SF5,作为华为的老对手,小米同样也被外界早早寄予了造车的期待。
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不断融合的趋势下,造车成为了小米必走的一条路。
不过雷军没有想到,小米董事会对造车还提出了一点要求,必须由雷军本人亲自带队。
这点要求,也回答了这些年我对小米造车的一大疑问,即造车和雷军是强绑定的。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好理解,一个强大的老板带着成熟的团队和国民级的品牌,无论干什么事都会有高估值。
所以在雷军宣布押上全部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的那晚,小米收到了很多人投来的简历,这其中就包括SU7设计师李田原,以及小米造车的关键人物胡峥楠。
在这次演讲中,雷军也侧面回应了“挖角吉利”的谣传:
就这样,一群热爱汽车的人,不顾一切地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汽车的起步和小米手机是一样的,都是由雷军带头组建了一套豪华阵容。
只不过,雷军当时组建小米手机团队用了一年多时间,甚至让他总结出了“找人不是“三顾茅庐”,而是要“三十次顾茅庐”的金句。
当然,也正因为有了小米十年的积累,小米汽车团队的建立明显顺利很多。
守正出奇,小米造车的一次拨乱反正
小米SU7上市前夕,雷军曾表示小米造车走的是“守正出奇”的路线:
即充分尊重汽车行业的规律,使用汽车行业成熟的技术确保把第一辆车做好,然后在这个前提下再求创新。
而在这次演讲中,雷军表示“守正出奇”的造车路线其实源于内部的一次重大分歧。
下面这张照片,是2022年春节前小米汽车第一次评审会现场,彼时距离小米官宣造车还不到一年时间,但小米第一辆车的设计模型就已经定稿了。
可以看到,图中这款车的外形与现在的SU7大相径庭,尽管没有展示全貌,但通过奇特的车头和车灯不难发现,这台车的设计相当概念化,并非普通大众能够接受的形态。
所以在评审会时,小米内部出现了巨大分歧,很多人觉得造型太前卫,担心用户接受不了。
事实上,在3月份小米发布会后的专访中,雷军就提起过这次分歧,他表示把设计推倒重来是造车三年来让他最崩溃的一件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雷军带着小米汽车核心骨干召开了一场持续21天的会议。雷军说:什么时候吵完,什么时候开始造车。
在高强度的激烈争吵中,小米内部达成了关键共识:作为一个新来者,能够顺利上牌桌,就是最大的成功。
小米的这个决定无疑受到了当时市场情况的影响。
2022年全年销量最好的纯电轿车是特斯拉Model 3和比亚迪汉,新上市的有极氪001、智己L7,这些车无一例外都是常规车型。
而作为新来者,小米显然没有资本做这种出格的创新。
李田原也在一次采访中解释了他对这次设计转变的思考:
“早期的方案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个方案在前期调研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是抵触的。我们进行了重新思考,切换到用户的视角,作为一个小白的角度去思考。放下包袱,重新开始,确实挺难的。”
最终将设计推倒重来后,在去年8月16日,小米SU7的第一辆试产车正式下线。
熟悉小米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一天也是第一代小米手机发布的日子。
或许正是对设计路线的拨乱反正,让雷军本人坚定了小米汽车对于运动、操控、赛道等车辆技术性能的追求,以及对“守正出奇”造车路线的绝对坚持。
所以在这次演讲中,小米又公布了SU7 Ultra原型车,搭载27200转速的V8s超级电机,采用三电机方案,总计1548匹马力,零百加速1.97秒,最高时速超过350km/h,同时还将全球首发宁德时代麒麟Ⅱ电池。
小米还宣布了挑战世界之巅纽北赛道的时间表,将于今年10月挑战纽北赛道非量产圈速榜,2025年正式挑战纽北量产圈速榜。
十年之内,小米要打造纽北最快的四门电车。
同时,雷军再次宣布向保时捷发起挑战,表示挑战保时捷就是小米的梦想,只要追赶,就在赢的路上。
从不被看好,到10万大定
“在小米SU7正式上市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卖不动”,这是小米SU7上市前的真实写照。
雷军表示在那段时间里,不少人都说他特别憔悴,这也让小米汽车团队都笼罩在焦虑之中,无比绝望。
然而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小米汽车团队依然顶着压力,在正式发布前的2月份敲定了76000辆的订货目标。
这也就意味着,扣除产能爬坡时间,月销必须达到1万辆。而当时有媒体的预测是,纯电轿车月销3000辆就要烧高香了。
但从理性角度思考,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对小米SU7产品力的自信,以及对于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极致理解。
更为关键的,可能是小米管理层对于小米品牌影响力的认知。
而守正出奇的造车理念,也让小米汽车在科技化的形象之外,又获得了运动、操控、性能的产品标签。
甚至通过这次亮相的SU7 Ultra,小米已经开始在大众心智层面树立起了技术品牌的新形象。
在这方面,小米汽车避开了小米手机早年间踩过的坑。
同时,在这次演讲中,雷军也更新了小米SU7的销量预测,到今年11月份,小米就可以提前完成10万辆的年度交付目标,并且向12万辆发起冲击。
而在小米SU7首战告捷之后,小米的第二款车也在路上了。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小米汽车已经成功挤上了牌桌,但汽车市场竞争依旧。
小米的长期目标是进入全球前五,他们离真正的成功还很远,小米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